今天,我們要來聊聊——「顏色」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有可能改變人的情緒或性格嗎?這個問題一直都是色彩專家以及心理學界所關注的話題。這次要帶大家透過一個真實的實驗結果,看看顏色到底能對人類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而在了解這個有趣的色彩實驗之前,我們要先帶大家認識今天要介紹色彩主角:「粉紅色」。
對了,我們正在製作一系列以顏色為主題的介紹,如果你喜歡這類的主題,記得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並且分享給其他喜歡藝術的朋友喔!
粉紅色竟是最Man的顏色?
想到粉紅色,你會想到什麼呢?許多人應該會把粉紅色和可愛、粉嫩 、帶有女人味的形象連結在一起。前不久台灣才發生了小男孩拒戴粉紅色口罩去上學,因為怕被同學笑的新聞,掀起一波粉色風暴。但你知道嗎,粉紅色一開始,竟然是「屬於」小男生的顏色哦!
其實,粉紅色最早在傳統繪畫中,並不被認為是主要的顏色。因為他可以透過紅色摻一點白色調配出來。
希臘時代沒有粉紅色?
粉紅色最早出現在歷史上,則是在公元前8世紀末,詩人荷馬(Homer)在古希臘史詩《奧德賽》(Odyssey )中, 用黎明的玫瑰色彩(rosy-fingered)來稱呼粉紅色:
然後,當清晨的孩子,擁有玫瑰色指尖的黎明出現時……
— 《奧德賽》
但是,相對其他色彩來說,粉紅色開始流行是相當近代的事了。而他變成女孩的專屬色彩,更是在二十世紀中葉之後的產物,在幾個世紀以前,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國王情婦的聯名商品
18世紀時,西方國家開始流行粉紅色。之所以興盛,是受到當時的潮流指標—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度夫人影響。這位情婦可說引領著當時的法國流行,她不但掀起了洛可可風潮,還成了鼎盛時期的代言人。她鍾愛一種叫做塞夫勒瓷器的飾品,甚至與瓷器製造商打造出一款粉色的聯名商品,以自己為名,取名叫「龐巴度粉紅」。
另一方面,紡織品染色始於18世紀,當時技術尚未成熟,因此色彩繽紛的布料是奢侈品。普通的農民只能穿著植物染料染成的灰色、褐色,而且很容易褪色;只有富裕的貴族,才能負擔得起鮮艷布料製作成的衣服。因此,色彩明亮的粉紅色,在皇室的加持下,在貴族一時之間蔚為風潮,富裕人家紛紛穿著這些鮮豔的衣服,來作為自己奢華地位的象徵。
血液紅的淡色版本
由於粉紅色是紅色加上白色的調和色,當時被視為是「淡紅色」,所以與象徵血液的紅色一樣,和「犧牲、勇氣、危險、戰鬥」等意象連結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到大主教身穿紅袍、士兵穿著猩紅色的外套,紅色是最陽剛的顏色,而粉紅色畢竟也是褪了色的紅色,所以給略帶「男子氣概」的小男孩穿著再適合不過了。對以前的人來說,男生穿粉紅色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們可以在許多古典畫作中,看見當時當時的皇室貴族或小男孩,穿著高貴細緻的粉紅色服裝。在1918年的一份貿易出版品甚至提過:「女藍,男粉紅」是普遍被人接受的規則。
商人的色彩性別標籤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在19世紀,廉價的染料逐漸興起。此時,勞動階層也漸漸能夠負擔的起色彩鮮豔的服飾。一直到二十世紀,戰後的美國資本市場蓬勃,提倡男孩女孩的服裝顏色不同,也成為一種行銷手法,當時許多童裝品牌希望透過賦予顏色的特殊意含,來刺激產品銷量,因此大量的品牌與媒體,透過廣告傳播一再強化粉紅色的女性化特質,「粉紅色屬於女孩、藍色屬於男孩」的性別刻板印象,才漸漸開始深駐人心。因為畢竟,有了色彩的概念之後,剛出生的妹妹再也不能穿著哥哥的舊衣服了。隨著美國的強勢文化傳播,這樣的男女之分也漸漸傳播到世界各地。
由此可見,對於色彩的喜好與定義,其實與人類的社會化有直接關係,是由當下的社會結構決定了顏色的內涵,進而影響了大眾的選擇與觀點,顏色本身應該是不分性別的,也不應該有單一的性別標籤。
粉紅色真能鎮定人心?
瑞士的監獄色彩實驗
回到開頭提到的有趣實驗,我們現在來認識一種非常特別的「粉紅色」。故事的起源在瑞士西北部的小鎮,2013年,有個瑞士的心理學家,名叫丹妮爾拉‧史貝斯,她提出一個建議,希望當地政府透過把監獄牢房漆成粉紅色,來降低受刑人的暴力意圖,減少他們在獄中鬥毆或爭吵的事件。
丹妮爾拉‧史貝斯竟然選擇了我們常與可愛、童趣、女性形象連結的「粉紅色」,作為監獄的牆壁色彩,是不是和我們的刻板印象有些違和?
其實,史貝斯在提出見解前,已經做了實驗,她將某間監獄中的10間牢房原本灰暗生硬的水泥牆壁改漆為粉紅色,並且將10間房間做為實驗對照組,根據監獄工作人員長達4年的觀察報告顯示,住在粉紅色牢房中的受刑人,比起住在ㄧ般牢房裡的受刑人,真的更加平靜,而且不容易生氣!
而認為「粉紅色」有這樣神奇作用的,史貝斯並不是第一人。早在1979年,就已經有個相當著名的「粉紅色實驗」發生……
海軍的粉紅超能力
麥斯・盧賽的顏色心理理論引發了禁閉室色彩實驗
故事的起源一樣與瑞士有關,1979年,瑞士有位精神科醫師麥斯‧盧塞,他提出:「人類選擇的顏色,可以反映他當下的心理狀態。」盧塞的理論吸引了美國科學家亞歷山大‧肖斯的注意,肖斯以盧塞的理論作為基礎,並提出反向的假設:「那反過來說,顏色是不是可以影響人類的心情呢?」
為了應證這個假設,一場「粉紅色實驗」開始了!
肖斯說服了兩位美國海軍懲教中心的指揮官──「吉恩.貝克」與「朗.米勒」,讓他在軍隊裡進行實驗。他們把軍營禁閉室漆成粉紅色,沒想到粉紅色的禁閉室裡,衝突的機率大大減少……肖斯和指揮官看著一個又一個新進受刑人在激動的情緒下被送進粉紅色牢房,但卻在短時間內就變得平靜。
更有趣的是,並非任何粉紅色都能達到這樣「安定人心」的力量,透過許多次實驗,肖斯調配出他認為「最能鎮定人心」的粉紅色,他將這個顏色以協助他的兩位海軍軍官姓氏命名,稱為「貝克米勒粉紅」(Baker-Miller Pink),後來也有人把這種粉紅色取名為「拘留室粉紅」(Drunk Tank Pink)。
測力計實驗
為了映證「粉紅色力量」,肖斯的「粉紅色實驗」可不只上述這一個!肖斯曾經找來153名男性以「測力計」測量力氣,接著,其中半數受試者必須緊盯著深藍色硬紙板,另一半則盯著粉紅色硬紙板,經過一分鐘的時間後,再次用「測力計」精密量測所有人的力量變化,發現注視藍色紙板的受試者力氣沒有任何改變,但注視粉紅色紙板的那一半可就不一樣了,按壓測力計的力道竟然下降許多。
最鎮定人心的粉紅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很好奇肖斯精心調製出的「貝克米勒粉紅」到底是什麼樣的粉紅色,答案便是:以RGB色彩模式,R: 255、G: 145、B: 175為比例的粉紅色。如果是使用CMY系統來調製的話,就是(c, m, y, k) (0, 110, 80, 0)。或許大家可以試試看,看著「貝克米勒粉紅」,是否為你帶來平靜呢?
以R: 255、G: 145、B: 175比例調製的 「貝克米勒粉紅」
(R, G, B) (255, 145, 175)
(C, M, Y, K) (0, 110, 80, 0)
粉紅公車風潮
肖斯開始在公開場合說明這種新命名的「貝克米勒粉紅色」,是如何使強壯的人變得無力。而1970年代末期,剛好正處於美國的暴力犯罪率、與藥物濫用狀況非常嚴重的時代,因此肖斯的「粉紅色風潮」就在歐美捲起一陣旋風。聽聞實驗結果後,許多醫院醫師、教師與父母,都開始把牆壁漆成粉紅色;公共住宅房屋內牆、公車座椅、小鎮的警局拘留室也無一倖免,美國德州監獄也讓囚犯穿上「粉紅色囚衣」來預防暴力。甚至有美式足球教練為了影響對手的激昂情緒,將敵隊的更衣室漆成粉紅色,企圖用這種「粉紅色武器」來打敗對手!
科學無法解釋的粉色力量
即便史貝斯與肖斯博士的「粉紅色實驗」都實際對受試者產生影響,甚至帶起一陣「粉紅色風潮」,但目前科學仍無法提出完整的論述與學說,可以解釋為什麼「貝克米勒粉紅」有這樣的影響力。此外,仍有許多人質疑「貝克米勒粉紅」是否真的能改變人的情緒,某些實驗顯示進入粉紅色房間的受試者,血壓、脈搏都沒有降低的趨勢;另一些實驗的受試者待在粉紅色房間15分鐘以內,雖然有鎮靜效果,但超過15分鐘後,反而會感到焦慮,企圖把粉紅色油漆刮下來。不過也有一些研究顯示, 他對速度及「基本數字符號測驗」的準確度有顯著影響,以及將有情緒障礙的受測者放在粉色房間中,的確觀察到他們的收縮壓與舒張壓都雙雙降低。
到了今天,就算在監獄,貝克米勒粉紅也很少使用了。看來美國的犯罪率似乎開始下降,尤其是那些有粉刷過粉紅色牆面的鄉間區域。
如何用水彩調出「米勒貝克粉紅」?
準備材料:
- 洋紅色水彩(我使用申內利爾蜂蜜水彩 Opera Rose 659)
- 黃色水彩(我使用申內利爾學生級水彩的Primary Yellow 574)
- 水
講了這麼多,我們就來實作看看,到底要怎麼使用水彩的三原色:青、洋紅、黃色,來調出米勒貝克粉紅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參考他的(C, M, Y, K)值, (0, 110, 80, 0)。可以從數值中看出,只有M和Y是有數字的,代表他只用了洋紅和黃色兩個顏色,就能調出米勒貝克粉紅。而這四個數值的值域都是[0, 255],0代表完全沒有這個顏色的成分,255則代表使用100%份量的該顏色來調色。因此,M110大約代表43%濃度的洋紅色,而Y80則代表加入了31%濃度的黃色。
在水彩當中,我們使用「水份」來調整濃度,水份越少則越濃稠,顏料成分越高,越濃郁鮮豔;而水分越多,則會稀釋顏料的濃度,調出來的顏色就會越淺。因此M110,也就是43%的洋紅色,可以用四份的洋紅+六份的水來調製。而Y80,也就是31%的黃色,可以使用三份黃色顏料,以及7份的水來調製。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用水彩調製出「米勒貝克粉紅」啦!
關於「貝克米勒粉紅」的神奇力量,也或許未來會有更多學者,透過更多元的方式進行研究,揭開顏色對人理層面影響的神秘面紗。在那之前,或許大家在繪製插畫時,可以試著使用看看「貝克米勒粉紅」,看看會為作品帶來什麼神奇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