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紀,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草原上有個家境清苦的小男孩在替人放羊,貼補家裡的開銷。放羊自然不會是男孩的興趣,他的興趣是畫畫,無聊的他決定趁羊群吃草的空檔來畫畫打發時間,不知畫了多久,一位穿著長袍的青年才俊經過,看到了男孩畫的羊和風景便震驚的停下腳步,詢問男孩要不要來他的畫室學畫?這個青年是歷史上知名的拜占庭畫家契馬布埃(Cimabue, 1240-1302),而放羊的男孩,正是西方繪畫之父—喬托(Giotto)。
這時的小男孩還不知道,在這位老師的帶領下,未來的他成為了佛羅倫斯最耀眼的巨星,替後來的文藝復興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從而帶動後輩藝術家們以嶄新的視野,重新看待藝術這件事,成為一股推動文藝復興潮流的重要力量!
西方繪畫之父-喬托(1267-1337)
喬托·迪·邦多納 (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在西方繪畫歷史上的成就像是個奇蹟,甚至被西方藝術史學者稱為「西方繪畫之父」、「歐洲繪畫之父」。他於1267年出生在佛羅倫斯。雖然出身不高,只是個小小牧羊人家庭,但他不僅僅只是個藝匠,具有深厚人文素養的他吸引了許多當時知名的文人學者與他結識,像他與詩人但丁就是好朋友。但丁更曾多次讚美喬托的工藝,薄伽丘也曾誇喬托是卓越的天才、佛羅倫斯的燈塔,其實一點也沒有過譽!
為何喬托是大師?
喬托對繪畫最大的貢獻,就是在於開創自然真實畫作的風格,並且讓聖經人物有了和我們一樣的情感,讓繪畫有機會擺脫拜占庭藝術的僵化與呆板。雖然在畫畫中使用透視或是追求寫實,這對現代來說是非常合理的行為,但喬托所處的背景時代就不是這樣了。
僵局:公式化的拜占庭藝術
當時的義大利是屬於拜占庭藝術,就是那種背景金碧輝煌,人物姿態僵硬,臉上沒什麼表情,用色扁平沒立體感,陰影很淺的繪畫風格。拜占庭藝術受到宗教嚴苛限制,而基督教崇尚精神永恆,對於一切寫實的藝術表現手法都很排斥。畫家不關心畫的像不像,而只在乎畫作有沒有成功達到傳教、信仰的目的。例如,我們現在在畫寫實繪畫的時候,離我們越近的東西都會畫最大,這是透視的概念嘛~但那時透視理論還沒被發明出來,而如果你是當時的畫家,你想告訴觀看者,畫裡面的12個人,只有兩個人是最重要的主角:耶穌跟聖母,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呢?
就是把他們畫的最大,然後畫在正中間!所以就會導致我們看到很多這時期的畫,不符合近大遠小的透視感,雖然最前方的人離我們最近,但因為他不是主角,所以小小的。而在比較後面的聖母和耶穌,是最重要的主角,所以在畫裡面看起來最大。這種風格畫久了,就會出現出標準公式,畫家只要照著傳統,就可以畫出大家一看就懂的基督、聖徒或聖母,畫家不用做其他考究或觀察。
喬托奇蹟般的繪畫革新
喬托的老師契馬布埃也正是很有名的拜占庭畫家,然而喬托雖保留部分拜占庭式的技法特色,卻加入了新的創新與突破,畫中的人物開始有了表情,物體之間開始出現有景深的空間感,讓畫作不同於拜占庭風格,看起來更加自然生動。因此喬托的畫更能引起觀畫者的感動,在當時就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儘管他師承拜占庭藝術,卻能脫離拜占庭的樣板,這樣難能可貴的突破,也讓著名的藝術史學家讚美喬托有如上帝的恩賜。
不過不要誤會了,其實喬托在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概念及人物表情,在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中一直都存在,只是後來在歐洲被遺忘了將近一千年,直到十三世紀的喬托筆下才重新尋回。(這部分的演變在上一篇文章有提到更多細節)
從這兩張相同主題的畫作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喬托與上一世紀的不同,這兩幅畫都是在畫基督受難而死的場景,聖母瑪利亞悲痛地抱著耶穌的身軀,所有人都十分哀傷的畫面。喬托的畫有真實場景、有空間深度,人物的情緒飽滿有層次。對比之下,手稿插畫的人物則比較像是沒有感情的布偶。除此外,手稿插畫裡雙手緊握的聖約翰是標準公式,但在喬托畫裡的聖約翰,則是雙手側伸,俯身向前,悲痛的情緒更為強烈、符合人性,喬托這樣的畫法,代表他在嘗試突破約定成俗的傳統,為畫作提供不同的表現方式。畫面中所有人物包含天上的10隻小天使,也沒有人的動作與神情是重複的。
喬托的繪畫革新,是藝術界踏出的一大步,意味著真實、人間世俗的回歸,
畫作裡不再只是重複著神聖又遙遠的象徵空間,金黃、藍色的單調背景,
褪去舊有的神性傳統,為畫作注入人性的光輝,
而這也正是文藝復興理念的種子。
延伸閱讀:
讓喬托一戰成名的大案子
聖方濟教堂壁畫
說到喬托,就不得不提到中世紀義大利亞西西城Assisi的聖人——「聖方濟各」。因為,讓喬托一戰成名的作品之一,就可說是這1296-1299年間,在亞西西的聖方濟教堂所畫的壁畫。(p.s. 亞西西是在義大利中部的一個超美小山城,各位若有機會的話一定去看看!)
等等,聖方濟何許人也?
所以這個聖方濟到底是何許人也呢?聖方濟各亞西西(San Francesco d’Assisi;1182年-1226年10月3日)是亞西西一個富商的兒子,原本過著紈褲子弟的生活,後來為了宣揚宗教便自願過著貧窮的生活,雲遊四方傳教,吸引了一批門徒追隨,後來也成為基督教會中一大門系,叫做聖方濟會。
聖方濟各這位傳教士,在生前(死後也是)最為世人熟知的,就是他是個超極端自然愛護者,聽說他對鴿子、蝙蝠、豺狼都相當愛護,而且還能夠跟動物溝通,他跟鳥類建立友誼的故事更是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如果他在現代,大概就會是國際動物保育組織或自然環境NGO的創辦人,或者寵物溝通師。實際上,為了紀念聖方濟各對推廣愛護大自然不遺餘力的佈道與付出,從20世紀開始,便將「世界動物日」訂在聖方濟各的紀念日——10月4日。
為什麼一位12世紀早就作古的聖人,至今還能夠產生這麼大的渲染力呢?
一次大膽的嘗試!
這就要歸功於我們的藝術大師喬托啦!喬托在這個亞西西的聖方濟教堂,畫了28幅有關聖方濟生平的壁畫。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他將過去流行的平板、金藍色背景的拜占庭風格,改為透視畫法的一般風景,除了人物變得更生動,畫中也出現了更多的花草樹木以及動物,驚艷了當時的人們,深受大家的喜愛。當你觀賞著這些壁畫,彷彿一部以聖方濟為主角的電影正在你的眼前上映,不難理解為何許多人稱喬托為敘事視覺大師。
《聖方濟向小鳥傳教》
聖方濟是注重環境動物保育的聖人,這裡畫的是聖方濟向小鳥傳教的知名故事。據說一日聖方濟在旅途上遇到一群鳥,他向同伴們說:等我一下,我要向我的鳥姊妹傳教。當他在傳教的時候,所有的鳥兒都圍繞著他,一隻都沒有飛走。正因為聖方濟對動物的保護,他的紀念日10/4便成了世界動物日。
《聖方濟給可憐的騎士披風》
聖方濟自小便喜歡幫助窮人,這裡喬托畫的是聖方濟遇到了一位貧窮的貴族騎士,便將自己身上的斗篷脫下來送給他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左山上的建築是修道院,右山的建築則是亞西西城,分別代表精神力量與世俗力量,而兩座山的交會點,不偏不倚就落在聖方濟的頭上。喬托畫裡的自然風景、明暗對比、山壁的紋理與衣服的皺褶,這些都是過去的畫作裡較為缺乏的。P.S.畫裡的馬本來是白色的,只是因為時間的氧化才變成黑灰色的。
《聖達米安諾的祈禱》
聖方濟在行經亞西西郊外的聖達米安諾時,來到一座廢棄的小教堂,在這裡聖方濟見到了來自耶穌的異像,他聽到耶穌要他幫忙重建殿宇。於是聖方濟回家把家裡的布都賣掉換成錢,並把這些錢都交給當時的主教。這舉動使得聖方濟的父親非常憤怒,城裡的人也紛紛嘲笑聖方濟是個瘋子。聖方濟為了躲避父親,就到聖達米安諾附近的洞穴躲了一個多月。當他回到城裡時,仍難逃父親一陣毒打,並且被父親關在一間儲藏室裡。喬托在畫裡放了一些小巧思,可以發現畫中的建築物只有聖方濟的空間是完整牢固的,而其他地方都是殘敗不堪有如廢墟,暗示著當時教會的腐敗,而只有聖方濟才能拯救當時的宗教信仰。
《聖方濟放棄世俗財產》
聖方濟的母親因不忍他被父親關起來,偷偷釋放了他。然而父親博爾納多決定將聖方濟告上法庭,找來主教做審判。聖方濟被帶到主教面前時,不慌不忙的當眾脫去他全身的衣物,還給父親與他斷絕父子關係,舉起雙手宣示:現在我可自由地說,我們的天父,而不稱伯爾納多為父。天上也伸出了一雙手回應他。
畫面左邊身穿黃色衣服的便是聖方濟的父親,一身黃的衣服象徵著世俗的富貴,有一個人拉住父親的手,這個簡單的動作讓我們得以想像父親當時有多麼憤怒,似乎下一刻拳頭就要揍出去了。而主教見狀則是脫下長袍幫聖方濟遮掩裸體。(一方面也是那時的風氣還不能接受裸體畫)
為啥喬托敢丟下傳統包袱?
不知道你會不會好奇,喬托是怎麼有辦法為繪畫注入和以往如此不同的表現方式?畢竟當你的老師是這麼畫,同時期的畫家也都這樣畫,這樣的創新是從何而來的?更或者,為什麼這樣的創新會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不是被認為很怪?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 聖方濟教派的出現-這樣的思想革新與當時聖方濟教派的興起有著很大的關係,聖方濟主張熱愛自然萬物,推崇自然主義,認為昆蟲、動物、日月皆為人類的兄弟姐妹。所以很自然的,當喬托在畫聖方濟生平時肯定少不了這些動植物與大自然的背景。
- 聖方濟與喬托身處同一世紀-聖方濟生於1182,於1226逝世,而喬托是1267-1337,他們可以算是同一世紀背景的人,也就是說聖方濟與那時代人們的距離不像與耶穌那麼遙遠,所以喬托不需像畫聖經主題那樣背負著宗教藝術的傳統限制,這也讓他在這個教堂的案子有所突破,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壁畫
喬托在人物情感刻畫與自然空間立體感的表現,並不侷限於聖方濟生平的作品。1305-1308年之間,喬托風塵僕僕地從佛羅倫斯來到了帕多瓦,因為他受了一個有錢家族—斯克羅威尼的委託,替附屬於他們家豪華宮殿的禮拜堂繪製壁畫,這個宮殿現在雖已不復存在,但禮拜堂及壁畫都還保存得很完善。
喬托在這個禮拜堂畫了一系列共38幅連續的宗教壁畫故事,從聖母瑪利亞的出生開始,畫到耶穌的誕生,結束在最後的審判,可以說是14世紀最轟動的巨型連環漫畫~文藝復興盛期的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及拉斐爾,都曾親自來到這裡參觀,向喬托學習。這些壁畫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哀悼基督》外,《最後的審判》及《猶大之吻》也都是他的經典之作。
這一系列的壁畫,被認為是壁畫革命的開始,影響了整世紀的壁畫風格、技術和內容。
《猶大之吻》
聖經故事中,猶大以親吻耶穌為代號,使得耶穌身分曝光被捕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路加福音紀載,耶穌在猶大親吻他的前一刻向猶大說:猶大,你要出賣人子嗎?而喬托畫的正是這個背叛舉動的一瞬間:劍拔弩張的氣氛、左右兩邊人馬的善惡對立、耶穌毫無畏懼的表情與猶大陰險樣貌的反差,都使得畫面充滿了戲劇效果,儘管以現代眼光看來仍有一絲的僵硬,卻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文藝復興的先驅
畫畫的媒材本身是平面的,不像雕刻或建築可以很立體的呈現。喬托的年代還沒有透視理論,他僅僅靠著卓越的觀察力,就能在平面畫作展現出景深與立體感,寫實且自然的畫作風格,使得畫中的人物有了情感與人性,這是一千年來藝術圈的巨大變革,藝術家們紛紛向他學習。因為喬托,繪畫題材及表現才有了各種可能。喬托追求真實,訴諸情感的畫作風格,開啟人本主義的繪畫開端,這正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所有藝術家致力追求的目標,因此他同時也被譽為是文藝復興的開創者,aka文藝復興之父,也是成就文藝復興盛世最偉大的源泉之一。
工匠也能成為巨星般的耀眼存在
喬托在世時,佛羅倫斯的人們無一不以他為榮,他是位備受尊重的大師,人們樂於談論他的各種事蹟,這種現象在過去並沒有過,因為在喬托以前,人們不認為這些藝術工匠、畫家、或是建築師的名字很重要,就連藝術家自己也都認為這些榮耀應歸於上帝或教會,也不會在作品上留名,但自喬托以後,藝術史便等於偉大藝術家的歷史!
這一集介紹了早期文藝復興的骨灰級大師巨星:喬托!
下一集我會和你們介紹文藝復興時期最最最重要的家族-梅地奇家族!
他們可以說是成就佛羅倫斯輝煌文藝復興盛世的幕後推手!
文/ Alice & Peggy
【文藝復興系列】延伸閱讀
- Ep1:失蹤千年的審美觀?「文藝復興」不只是一段藝術史,而是翻天覆地的革命
- Ep2:國父與天才建築師的惺惺相惜,創造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建築奇蹟
- Ep3:出現在名畫的家族竟慘遭刺殺!波堤切利《三王朝聖》與帕奇陰謀
觀看影片解說
Alice後記
藝術是一種很忠實的歷史紀錄,而且比起死背年份或枯燥的一長串文字來的耐人尋味。透過這些畫作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時代背景、宗教、政治及環境是如何孕育出這些偉大的藝術家,而這些藝術作品創作的背後又有甚麼樣的故事?在欣賞這些傑出藝術大師的作品時也千萬別忘了,藝術就像是綿延不絕的細長河流,是逐漸成長、逐漸展現的,文藝復興是個很好的藝術鑑賞起點,我們從喬托出發,希望藉由這系列的文章,能把過去你們看不懂或覺得不具任何意義的名畫作品變得有趣、有意義,接下來讓我們丟下生活瑣事的繁雜,放下過去的成見,帶著一顆輕鬆愉快的心,繼續看看接下來文藝復興會如何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