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自學畫畫者,同時也有在教人如何自學畫畫,我非常理解自學繪畫的人會遇到的瓶頸與困境。
先說說我的背景。跟許多人一樣,我從3歲就開始很喜歡畫畫,常常整天拿著庫洛魔法使的卡片臨摹。直到上了高中,選了理組,一路到大學、研究所畢業,都與數學和電腦程式為伍,是一個理工女。
10年的理科思維養成,讓我在學畫畫的過程中,時常感到困惑。而這些問題,我也幾乎很難從美術科班出身的老師身上得到解答。
經典的3個學畫挫折
前陣子,和我的學生聊天,學生說:「在實體畫室上課,永遠聽不懂老師為什麼要這樣畫?」
似是而非的感性形容詞
我完全能理解學生的心境,因為我本身也一直都在持續進修繪畫藝術相關的課程,當實體課的學生。所以許多問題我感同身受。
每次畫完畫,我一定會找老師給建議,這也是學習最重要的環節。大部分我遇到的美術老師,常常會用一些感受性的抽象詞彙來形容畫作,像是﹔你的畫面很「髒」、很「亂」、很「飄」、悶、焦、缺乏統調,你這邊應該畫「虛」一點、那邊「實」一點。但具體來說,到底是怎樣髒?怎樣亂?我的靜物明明就都好好的畫在桌上呀,哪裡飄!? 統調又是什麼?素描也才五六種灰色,顏色要怎麼不統一?這些抽象而感性的詞彙背後,究竟是怎麼個亂法,老師也描述不出來,於是動手親自示範給我看。改完我的畫之後,我得到的只有一張漂亮的完成圖,早就忘記自己剛剛到底畫什麼醜樣了。自然也不記得,為何要這樣改的「邏輯」。
當然,這只是我以前個人的學習經驗,不代表所有美術老師都這樣。我也曾經遇過描述具體、邏輯清晰、理論也很扎實的美術老師(但是不多)。
尤其是,我後來發現,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許多學畫畫的朋友,也常常對於老師的評語理解不能。「你這邊可以再收一點、那邊再放掉一點,這裡畫硬一點、那裡畫軟一點」…就是幾個白色的石膏體,到底要收什麼放什麼。石膏像是硬的,是要怎麼畫軟一點?
老師們都是受了正統師範體系出來的美術老師,畫功自然是無可挑剃、但卻教的沒法讓剛入門的學生「理解」,這也許是長期以來台灣學院美術體系訓練的問題。我曾經看過一個說法,台灣美術教育是源於中國的美術教育體系,而中國那套系統又是從俄羅斯美院搬來的,有很多理論可能在翻譯上說不清楚,最後只好用「感覺」來形容。久而久之,老師在講解畫面安排時,就會習慣用「髒」、「悶」這種感受性形容詞來解釋。 不過這其實對於初級學畫者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不理解繪畫原理和邏輯
另外,實體課老師在示範時,因為需要留時間給同學親自動手畫畫,並沒辦法有時間深入解釋「為什麼要這樣畫」的背後原理,就直接跟你說:「光從這邊來,所以我們塗黃色。這裡是陰影,塗藍紫色…」
為什麼面光是黃色?我把光塗成藍色難道不行?陰影的地方,塗紅色難道不行?
當然可以!
其實這些概念都是源自於光影及色彩的邏輯。色彩的概念與光影概念息息相關,光源方向、顏色、周遭環境、次光源等,全部都會影響到你在一個物體上要塗什麼樣的色彩。等於是你至少需要對光學物理有最基礎的認識,才可以理解這些「為什麼」。而這多半不是實體畫室會教到的內容。
再舉一個例子,我記得我學畫基礎石膏素描的時候,老師和我說:「投影形狀跑掉了,畫面髒掉囉」。好,畫面髒掉這個問題已無解,所以我就問老師:「那投影範圍具體畫到哪?」 老師就直接畫一條線,說:「這裡再切下來一點啊」,最後再丟出很經典的一句話:「仔細觀察!」天啊,我已經觀察到眼睛快脫窗了,什麼都沒「觀察」到。好歹也告訴我「為什麼」是畫到這個地方為止,而不是那個地方?為什麼是拉這一條角度的直線下來,別的角度難道就不行嗎?(理科崩潰)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時間不夠讓老師去從理論帶出「為什麼畫」。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美術系專攻並不在「繪畫科學原理」,所以老師們多半是憑著長年以來臨摹照片的經驗累積,傳授他的「經驗繪畫法」。
金魚腦,總是不記得老師畫了什麼
好,接下來這個問題就不能推給老師(笑)這純粹是我本人的大腦記憶體不夠。
在實體課時,常常看老師快速瀟灑的示範完,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準備開始作畫時,腦袋一片空白,只能對著畫紙發呆,完全想不出老師剛剛都教了什麼、示範了哪些步驟。導致我在實體教室學畫時,總是覺得不太有把握,深怕老師剛剛講了什麼超重要的觀念,被我的金魚腦給遺漏掉。
另一個問題,是改畫。
回想起我自己以前學習時的經驗,看老師如何修改我的畫面,是我進步最多的時候。因為當你長時間專注在自己的畫面中,早就造成審美疲勞了,或因自己長期養成的作畫習慣和風格導致盲點,所以需要另一個審美和繪畫技巧都在你之上的人,用他對你的畫的第一印象,提出他的觀點,也就是俗稱的「改畫」。
不過實體課改畫一直以來都有個問題。看老師改圖,總是顏色調一調、紙上畫一畫,咻咻就改完了,如果我不小心恍神,就會錯過老師改圖的過程。而老師改完後,我只得到一張很漂亮的成品,但我早就忘記當初自己畫成怎麼樣。
只剩下隱約的記憶,懞懞懂懂,回家後立刻忘光光,自然也沒什麼自我檢討的機會,非常可惜。
我也曾經放棄過畫畫
上述三點過去我學畫的經驗,造成我很大的困擾:
- 不知道前進的目標
- 只會照經驗公式畫,而不理為什麼要這樣畫
- 沒有練習的具體修改方向
這樣的學畫方式,讓我看不到自己身在何方,看著大師們的畫作,不知還要多久才能追上他們的背影,真的非常挫折。
於是,年少的我,也許因為閱歷和理解能力不足,尚無法理解這些常用在繪畫領域中的感受性詞彙。不知道除了描繪能力外,還需要學習「繪畫原理」,便一概歸咎於自己「沒有繪畫天分」,轉而踏入理工的領域。
繪畫是一門科學
這一離開就是十年。
直到就讀理工研究所的我,因排解壓力而重拾畫筆,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學習繪畫,翻看國外的繪畫書、工業設計、電腦動畫製作的影片及書籍,甚至是修了資工系的電腦圖學和影像處理,我心中許多疑問才豁然開朗。尤其是我在德國時修了一門資工系的課,叫做Game Theory(遊戲原理),任務就是利用程式語言寫出三維物體的碰撞、水流動的樣子,當然也要替物體打光。
因為這門課,我打開了全新的視角。我開始從科學角度思考,為什麼投影的形狀要那樣畫?為什麼明暗交界帶要畫比較深?為什麼畫陰影都要加一點藍色?
隨著思考次數變多,我逐漸發現一件事——繪畫是科學。
藝術是哲學,但「繪畫方法」是一門不折不扣的「科學」。科學強調預測結果的具體性,而繪畫原理——從握筆畫線的方法、型準方法、透視法、構成、光影原理、到色彩,無一不是有科學原理在背後支撐著的。每一個我以前在繪畫中遇到的疑問,都可以在物理、數學、化學中找到解答。
知道這件事情後,讓我如釋重負,因為我再也不需要覺得自己是因為「繪畫天份不夠」、「感受力不足」、「悟性不夠」,所以才畫不好、有「匠氣」——我相信這也是很多學畫者的心魔。
所謂的「匠氣」,不過就是不夠理解繪畫原理,而將技巧凌駕於畫面之上所畫出來的畫。
如何更好的學習繪畫
於是,我開始將自己的學畫經驗分享出去,幫助更多跟我有一樣對畫畫感到困惑的人。我認為:學習繪畫,除了提升感受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去學習大量的知識和技術,並且帶有目的性的練習。這些都是畫家的表達工具,而我們要學會如何運用這些工具,才更能在畫裡暢所欲言,表達我們想表達的想法和感受。
首先,基本的透視、光影、色彩理論,都會涉及到許多科學原理,我們需要對物理學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才能使用這些原理並將它們應用於自己的畫作中,讓作品更有說服力。
此外,我們也必須學習繪畫材料學,去了解不同材料和媒介的特性,為什麼多次混色後會暗淡?哪些顏料是最佳調色組合?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水彩顏料、水彩紙張,和水彩筆?並掌握各種繪畫技巧,如運筆方式、掌控水分的技巧等等。
最後,我們也需要對「表達美」的科學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平常就要去做實驗去觀察你覺得美的東西,為什麼美?是因為韻律、比例、色彩、造型、對比,構成、主題,還是什麼因素,使得畫面讓你感到愉悅,觸動你心?
所以,一幅畫畫得賞心悅目、觸動觀賞者的內心,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如果把他簡單歸咎於「這幅畫有靈魂」這種虛無飄渺的感性形容,而刻意去忽略其背後的科學原理,那不免有點可惜了。
所以,我認為要畫好畫的第一步,就是先刻意屏除那些不確定性太高的「感受性」詞彙,而去扎扎實實的、腳踏實地的學好這些繪畫科學邏輯。先搜集到這些技能和裝備,等裝備到身體上了,再談如何運用它來打怪。
對畫面美感的自我分析
一位好的畫家,就像一位魔法師,他巧妙的安排畫作表層的「畫面元素」,來傳遞他的「想法和情感」,讓觀賞者在看到這幅作品時,也能感受到同樣的感受,這就叫做「共感」。而我們繪畫課程裡在教的,就是把這些「不可言喻的共感」,一步一步抽絲剝繭,利用科學與邏輯回推回表層,找出是哪些畫面元素導致哪些感受結果。
我們不直接談「難以量化」的「感覺」、「氣氛」,而是盡量改用「可量化的、具有標準的詞彙」來教學。
透過和學生分析某個畫面元素如何更動,會如何影響到抽象的「畫面氣氛」,而這些「抽象的氣氛」又會帶給觀眾怎樣的「情緒感受」。這樣的流程,可以讓原本虛無飄渺、感性的、無法形容的「感受」和「氣氛」,轉化為具體、可量化、可調整的實際指示和操作步驟,讓學生更能了解如何往更好的方向去處理畫面。
尤其是在改畫時,這點特別重要。
檢討畫作讓你進步得更快
尤記得學生時期,每次段考或大考完,不論是數學、物理、國文或英文或隨便哪一科的老師,都一定會至少用一堂課,在黑板上超努力的講解考卷上學生答錯的題目,也就是所謂的考卷訂正或檢討,通盤檢討完,這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才算畫下句點。
每一張你畫出來的作品,其實都像是一場考試,如果你只是考完就把考卷放在旁邊,你得到的只會是沒有意義的分數,分數只說明了你對這個單元的學習狀態,卻沒告訴你缺乏的是什麼,有哪裡沒背到?哪裡還沒搞懂?畫畫也是這樣,如果你只是埋頭不斷的畫,卻沒有去檢討你的畫作,你所得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沒有意義的分數,卻不知從何進步。我記得每次聽老師講解完我錯的題目,我都會自信爆棚的覺得:下次我一定考一百!!
這樣有看出檢討對學習的意義嗎?分數只能說明你當下的學習狀態,但檢討能帶給你持續學習的動力和自信!
而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在學畫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檢討畫作」。
什麼是檢討畫作呢?我認為分成兩個方式:看老師改畫與自己改畫,但這兩個方式最好能合併進行。
透過他人的改畫,使我能在極短時間內快速吸取大師養分的方法。仔細觀察別人改畫的邏輯、和經營畫面的技巧,去思考「為什麼這樣改」,長而久之能夠漸漸提升自己的美感,畢竟缺乏美感及審美的概念,自然難畫出好看的作品。在實體畫室的好處是,可以從任意角度觀看老師示範改畫的過程,但光是只有「用眼睛看」老師示範改畫其實仍會有一些小缺點。
第一,改畫時,因為班上不只我一位學生,所以我能真正分配到被老師改畫的時間非常有限,甚至有可能一整堂課都改不到我的畫。或是老師好不容易改到我的畫時,顏色調一調(也不知道怎麼調出來的)、紙上畫一畫(不知道是甚麼神奇的魔法),咻咻咻一張很漂亮的圖就出現了,而如果自己不小心恍神,還會錯過老師改圖的過程,呆呆沉浸在美美作品的震撼中。
第二,老師通常會直接在我畫到一半的畫面上做修改,這也代表他覆蓋掉我的作品。改完後,我會得到一張「老師修過、非常好看的畫」,但實際上…我早就忘記,被老師改之前,完全由我所創造的畫面是長怎樣?沒有對比,就無從檢討跟修正自己錯誤的繪畫方式。
第三,也由於本來的作品已經被老師覆蓋掉,我就沒有機會照著老師的方式,再親手實際的臨摹到自己的畫紙上,除了拿到一張美圖回家跟證明老師真的比我厲害之外,我失去掉讓「手」跟「大腦」都可以同時學習到的機會。
那所以另一個檢討方式:自己改畫,是不是會比較好呢?
自己改畫可以彌補一些老師改畫的缺點,因為我們就有機會可以實際的親手訂正自己的畫面,不被老師覆蓋掉。親手修改真的非常重要,唯有動手再畫一次,我們才有機會鍛練到手部的肌肉,從而形成長期的肌肉記憶,讓你在畫畫時開啟自動導航。
然而,改畫的前提是你能看出自己的畫面有哪裡需要修改?哪邊透視錯誤?是線條不夠流暢?還是光影安排不符現實?或是繪畫技法的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審美疲勞,你可以隔一段時間再來看,但若是其他需要更專業指導的問題,閉門造車的亂塗改,就會淪為沒有效率,更令人挫折滿滿。
有鑑於此,我想到了一個辦法能夠將這兩種檢討方式完美的合併,這也是我今年在線上教學的改良。
線上教學改良:疊圖修改
線上教學不受場地限制,雖然無法親眼看到學生的畫作,但我會請他們將作品拍照給我,之後我會將我修改過的畫、與學生原始的畫使用GIF圖套疊在一起,讓學生能夠一目瞭然,立刻看到我改了哪些地方。此外,我還會再輸出一張改完的靜態圖片,讓學生可以親自臨摹到自己的紙上。透過:
1. 觀察有哪些地方被修改(訓練觀察力)
2. 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改(提升審美)
3. 親自動手臨摹一遍(訓練描繪力)
如此一來,這個檢討畫作的過程可以真正的透過眼、腦、手的聯動,達成一次完整從輸入->思考->輸出的學習循環,也能夠同時鍛鍊到繪畫最基礎重要的三個基本功力:「觀察力、審美力、和描繪力」。
達成【眼睛觀察差異->大腦思考理由->實際動手描繪】的眼腦手完整繪畫練習流程。
所以,在我的課程中我一向非常鼓勵學生,若有時間不能只看我的改圖,務必要親手臨摹一遍,會比單純在旁邊看大師幫你神仙救圖,還要學到更多!
練習繪畫的要點
根據《原子習慣》這本書,只要一天一個小習慣,就會進步。
這也是我在規劃30天畫技提升訓練營時的靈感來源,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生們可以透過一天一個不同的微小練習,讓畫技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升進步。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我們總共有三個不同主題的營隊,分別是:造型、光影以及色彩。在營隊中,我會用將該主題所需要的所有相關元素、技巧,拆解成最小單位的作業練習,分配到30天當中讓學生實作。以光影訓練營為例子,光影訓練營的目標是畫出具有立體感與合理光影關係的素描畫作,這個目標說得輕鬆,實際上卻包含了許多基本技能,例如:色階漸層、鋪色技巧、光影理論、五大調、投影、光源及質感表現、物體固有色、簡化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你能不能畫出具有立體感,光影關係合不合理的素描。
而在光影訓練營中,我會將這些基本技能,按照難易以及學習的順序安排在30天營隊裡,這樣的安排有兩個好處:首先,因為練習的目標都很微小也具體明確,我可以很快地從每日練習發現學生的盲點或錯誤的繪畫習慣,藉由作業的批改與講解,學生也可以很即時的發現過去錯誤的繪畫方式,而只要能將這些小小的、卻又會影響到畫作的元素改善,畫技當然會有所提升。第二,將這30天的小練習練完,你會發現自己其實也學會了該主題所涵蓋的所有基礎技能,並且藉由每日的實際練習,讓手部肌肉去做輸出,改掉過去只是用輸入的方式(看影片或書)來學習,避免落入手總是跟不上大腦的囧境。
我敢說認真的跟完30天的作業練習,你一定會有所進步!
那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的畫技有沒有進步呢?
訓練營評估畫技是否進步的方式是在第1天(開始訓練前)與第30天(完整參加完營隊後)畫相同的一幅畫,以這兩張畫作為衡量標準。根據學生的心得,我很肯定每一位學生都在結營時感受到自己的明顯的進步!(千萬不要誤會我們30天都是在畫同一張畫作唷!雖然同樣的畫連續畫30天也會進步,但是未免也太枯燥乏味了吧XD)
用30天前後的對比圖來評估自己的畫技進步,除了讓老師和學生都有統一且明確的前進目標,也能夠讓學生自己「看得見」自己的進步。這對於剛開始學畫的初學者同學來說,可以大大有效的幫助學生去建立起自己對繪畫的自信心。我也鼓勵自學畫畫的朋友,自己在練習時也能參考訓練營的方法,將自己的練習目標拆解成小單位,分析畫作的問題,多和人分享交流,也能一步步找到自己的繪畫盲點。如果還是在畫畫上遇到了一些瓶頸,也歡迎加入訓練營,相信你一定會有很棒的收穫。
繪畫是科學,請用有效的方式來學習他
其實,只要學習相對應的原理,並照著原理去實踐,那你進步的速度,絕對會比單純不動腦、只動手的拷貝臨摹還要快上百倍千倍。
我一直都認為學畫最重要的是學到正確的理論,以及大量的練習,缺一不可。儘管訓練營的成果很漂亮,但這三十天的練習只能算是新理論的「初步實作」,並且給予學畫的信心和動力。但若想要更加熟悉、內化成肌肉記憶還是要靠你們未來長期的練習累積,才會真的變成下意識的反應。
繪畫是科學的,只要有心每個人都能學會畫畫,用有效的方式學習畫畫,可以幫助你更快達到目標!
初心者繪畫之路
手把手教零基礎的初學者如何開始自學畫畫,內容包含學習心法、基本功、以及色彩知識等等,這一系列文章可以作為你踏入繪畫世界的敲門磚!
初心者繪畫之路#1:零基礎如何自學畫畫?沒天份怎麼辦?
初心者繪畫之路#2:如何更好的學習繪畫?工程師的學畫經驗
初心者繪畫之路#3:【繪畫基本功】3 個抓形秘訣,大幅提升新手繪畫能力
歡迎在你的部落格,放上初心者繪畫之路的連結,讓更多人看見這個免費資源!
同意 藝術90%是科學 只有10%是感性,隨機
請問如何加入訓練營呢?
您好,要如何參加訓練營?
您好,請問現在還有開放參加線上課程嗎?